让中国4881万家中小企业用上免费专业的仓库管理软件!
 

您所在的位置:好好软件服务 > 仓储管理知识 > 正文
梳理中国仓储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影响
2022年11月11日,浏览:1060

中国仓储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影响具体如下:

一、古代仓储的发展

1、官办仓储

农业是中国古代的“决定性的生产部门”。

因所处灾害多发的地理环境和国防安全需要,我国很早就有了仓储制度,一直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。

周朝以后,官办仓储进一步发展,功能逐步明确,相应出现了不同的称谓,对仓储的管理历朝历代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度。

2、常平仓

汉朝耿寿昌提出了“常平仓”的方法,是国家以财政补贴的形式,通过增、减谷价来达到目的。

从汉朝开始,“常平仓”作为政府调控粮价、储备粮食的重要手段,历代沿袭,并不断改。

如魏晋南北朝时晋武帝泰始四年,“乃立常平仓,丰则籴,俭则粜,以利百姓”。

3、义仓

义仓,是最早直接以备荒救灾为主要目的的粮食储备仓。

初见于隋朝,平日积粮,在灾年通过赈济、借贷等方式救济灾民。

据统计,从唐太宗到文宗,用义仓中的粮食对灾民赈济多达102次,可见唐朝义仓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。

4、惠民仓

广惠仓创于宋嘉佑二年(1057年),是宋朝特有的救济性仓储。

仓储粮源来源于本州县没官绝户田地上的租入,用于赈济本州县内老幼贫疾而不能自存者,如果有余可及其他地区。

5、民办仓储

民办仓储是以民间自主、自愿为主要特点的积储方式,更多的作为官办仓储的补充。

清朝的义仓和社仓平行,依照就近、就便以利救赈的原则,社仓设在乡村,义仓设在市镇,多由民间出资,掌管于地方绅士之手。

二、影响意义

国仓储建设的完善,与各朝有识之士的重视是分不开的。

春秋战国时期,自然灾害连连,西周以后,史籍记录了很多,水、旱、地震、蝗、疫、霜、雹之灾。

仓储的目的是既备灾又备战。

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属性,古代仓储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,一些官吏巧取豪夺,中饱私囊,或管理慵怠,以至灾时无法有效施行救灾,直至丧失民心,最终不能长久。

从历史的发展看,仓储制度一直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,仓储的种类不断增多,功能不断细化,相互补充,覆盖了城乡广大地区,在救灾备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三、对现代的启示

1、要分级设置救灾物资储备库。

救灾的要求是在灾害发生后,最短时间内把救灾物资运送到第一线,这就要求我们要探索灵活的储存方式——分级设置。

2、救灾物资储备要覆盖乡村。

在农村地区,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,结合“避灾工程”建设,选择一些公共设施作为救灾物资储备点,储备灾民急需的生活用品。

3、要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救灾仓储建设,鼓励民间储备粮食。

4、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,保证国家粮食安全。

5、建立高效率的国家储备粮食调控机制。

扩展资料

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、保管以及仓库相关储存活动的总称。

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,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。

在中国古代,天灾往往难以避免,民以食为天,没有粮食,老百姓不仅不能安居乐业,还得饿肚子,严重的会引发动荡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长期实践中,古人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救灾制度。

为了为了防止发生天灾而导致饥荒的悲剧发生,因此中国古代便逐渐建立起粮食的仓储制度。

战略性粮食储备,是战争年代克敌制胜、和平年代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。

从秦始皇创立大规模官营仓储制度,到朱元璋靠“广积粮、高筑墙、缓称王”夺取天下,再到十余年前那场“谁来养活中国”的争论。

这一制度对中国的发展稳定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。

 
上一篇:什么是仓库管理系统?仓库管理系统软件怎么选择? 下一篇:仓储物流数据分析四种经典方法

版权所有 © 2006-2024 好好软件
程序运行时间:0.436764秒
湘ICP备15003160号-1